【全球央行动态】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就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做证词陈述,这是鲍威尔在明年2月任期届满之前的最后一次半年度听证。鲍威尔表示,通货膨胀远高于2%,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更高的通货膨胀是暂时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策将保持宽松,未来几周将讨论美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购买事宜。鲍威尔基本延续首日听证会上的观点,即强调美国经济复苏尚未完成,不足以启动缩减买债和加息等货币政策调整,特别是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实现充分就业,“可以在提升劳动力参与率方面表现得更好”。并指出,FOMC将在未来数周讨论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购买事宜。相比减码QE,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所面临的考验更大。正在评估何时会是减码QE的适当时机,就当前而言,宽松货币政策是适宜的。
•日本央行16日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不变,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维持在0%附近不变,符合市场预期。日本央行下调2021财年GDP预测,上调2021财年核心CPI预期,并概述了气候相关融资措施的细节。日本央行称,企业利润继续改善,尽管近期大宗商品成本上涨将对企业构成压力。日本经济前景高度不确定,经济风险已经倾向于下行。如果新冠疫情的影响大于预期,那么实体经济恶化将有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未来外汇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口价格走势继续值得关注。
•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相继公布数据显示,物价上涨压力仍存。以美联储为代表的部分央行认为,物价上涨仍将维持数月,但此后有机会回落,通胀具有暂时性,央行现阶段货币政策仍将以支持经济增长为要,需等待时机调整货币政策。随着各国疫苗接种推进,防疫限制放松,经济持续复苏,压抑的需求渐次释放,加上供应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来看,物价水平普遍出现上涨。主要经济体中,美欧多国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尤其是美国近几个月的物价指数连续上涨,呈现拾级而上之势。
•英国央行13日表示,将全面取消对汇丰、巴克莱、渣打及其他大型银行今年派息的限制。英国央行的结论是,银行业现在有足够的资本来按照各自意愿恢复派息。英国大型银行将可以向股东增加派息,此前英国央行取消了在疫情最严重时期为确保银行抵御严重损失而设置的限制。根据公告,英国央行的审慎监管局得出结论,之前要求银行董事会确定与2020年全年业绩相关联的适宜派息水平,这项非常规限制不再有必要。
•根据欧洲央行14日发布的新闻公告,调查研究为期2年,是数字欧元项目的初始阶段,旨在解决数字欧元设计和发行等关键问题。在该阶段,欧洲央行与成员国央行组成的欧元系统将对数字欧元进行设计开发,评估优先应用场景和潜在市场影响,与欧洲议会等机构研究相关法律框架,保护使用者隐私并避免对欧元区居民、机构乃至整体经济带来风险。
•加拿大央行15日宣布7月货币政策决议,在维持基准利率处于0.25%有限下限的基础上,第三次将量宽买债从每周30亿加元减码至每周20亿加元,并暗示明年下半年开始加息。加拿大央行在声明中称,缩减买债规模(taper)反映了经济复苏持续进行以及对该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增强。在疫苗接种进展和限制措施放松的背景下,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强劲反弹。加拿大央行预计,到2022年,经济疲软将被消化,通胀将达标;预计2021年GDP增长6%,2022年GDP增长4.6%,2023年GDP增长3.3%。(4月预测分别为6.5%,3.7%,3.2%)。
•日本央行16日宣布,将继续维持为应对新冠疫情而推出的各项金融政策,保持目前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同时为应对气候变化,日本央行将推出绿色融资制度。为促进民间金融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投融资,日本央行当天推出新的绿色融资制度框架方案,包括将对金融机构实施有利于减轻负利率负担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适用于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绿色融资,也适用于金融机构投资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绿色融资制度拟于年内开始实施,计划实施至2030财年底。此外,日本央行还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外币计价的绿色国债购买规模。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16日表示,日本经济正在恢复。经济复苏将受到海外需求和国内政策影响。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将会复苏。如果需要,会毫不犹豫地加大宽松。经济上行的主要情境假设面临的不确定性很高。通胀在0%左右,因能源价格上涨。他还指出,日本央行讨论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能做多少。各国央行如何参与气候变化工作至关重要。与气候相关的投资将需要很长时间,希望日本央行的措施将推动企业做出改变。预计将有大量银行使用气候工具,相信地区性银行对气候措施感兴趣。
•印度央行官方网站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9日,印度央行外汇储备升至6118.95亿美元。数据显示,相比报告期前一周,印度央行的外汇储备增加18.83亿美元。数据显示,印度央行外汇资产(FCA)在报告周内增加12.97亿美元,至5682.85亿美元,黄金储备增加5.84亿美元,至369.56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在本报告期内没有变化。
•韩国央行行长李柱烈发表讲话称,该国央行将在8月会议中讨论提高关键利率相关事宜。并强调,货币政策正常化解决金融失衡问题,目前比任何时候还要强烈。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在过去一个月里,韩元是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尽管韩国央行宣布,继续维持7天期回购利率在0.5%不变。但李柱烈表示,此决议未获得成员一致通过。
【市场观察】
•瑞银表示,英国央行官员提前削减刺激计划的意愿可能会平息对通胀持续走高的一些担忧,但会损害其可信度。作为衡量通胀预期的主要市场指标,五年期通胀掉期利率在英国央行委员桑德斯周四表示可能早些时候收紧政策后没有变动,且仍接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瑞银表示,“这一利率应被视为市场对政策可信度的信心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不是对中期通胀水平的预测,这些言论发表的时机令人费解,而且显然与最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表达的观点不一致,这将削弱可信度。”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欧洲央行更愿意等待更多数据后再采取行动,可能将在秋季做出关键决定,但放宽政策的方向是显而易见的。摩根士丹利表示,在战略评估之后,分析师预计7月份的欧洲央行会议将就更温和的前瞻指引达成一致,并承诺实现平稳过渡,但将关键决定留到秋季。鉴于新冠病例不断增加,经济数据好坏参半,预计欧洲央行在12月之前不会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今年秋季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将按照目前的时间表结束,而资产购买计划将扩大并变得更加灵活。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投资组合经理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欧洲央行决策者在调整通胀目标之后,几乎没有解释如何将通胀率提高到目标水平,因此面临“可信度问题”。欧洲央行决定放弃其“低于但接近2%”的旧通胀目标,并选择了2%这个明确目标。该行还承诺,在利率接近下限之际,将采取“有力或持久”的措施,以防止低通胀变得根深蒂固。7月22日,新框架将面临首次考验,届时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将开会制定货币政策,并讨论如何调整政策工具以反映新目标。Pimco认为,改变策略难以避免。
•凯投宏观首席经济学家表示,预测各国央行的政策转变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这可能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全球主要央行的政策框架正在适应过去20年的经验,而在1990年代采用通胀目标制是对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高通胀的合理回应。如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疫情带来的不确定世界中,合理的回应是在政策框架中引入更多的灵活性和酌处权。该经济学家表示,央行在政策上拥有更多自主权的一个后果是,它们将更难沟通打算如何、何时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做出调整。
【本周重点关注】
•周一:
22:00美国7月NAHB房产市场指数
•周二:
07:30日本6月核心CPI年率
14:00德国6月PPI月率、瑞士6月贸易帐
16:00欧元区5月季调后经常帐
20:30美国6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美国6月营建许可总数
•周三:
04:30美国至7月16日当周API原油库存
22:30美国至7月16日当周EIA原油库存
•周四:
18:00英国7月CBI工业订单差值
19:45欧元区至7月22日欧洲央行主要再融资利率
20:30美国至7月17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
22:00美国6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美国6月谘商会领先指标月率
22:30美国至7月16日当周EIA天然气库存
•周五:
07:01英国7月Gfk消费者信心指数
14:00英国6月季调后零售销售月率
15:15法国7月制造业PMI初值
15:30德国7月制造业PMI初值
16:00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初值;
16:30英国7月制造业PMI、英国7月服务业PMI
20:30加拿大5月零售销售月率
21:45美国7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美国7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